浙江海洋大学(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简称“浙海大”,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成员,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
浙江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主要办学单位,学院充分依托学校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点特别是海洋类人才培养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开展终身教育为己任,在办学形式、层次、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为地方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点》等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媒体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响应国家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教模式,以“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学生受益”为发展理念,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间,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浙江海洋大学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航空服务、网络与新媒体职业教育,通过主动适应国内外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人才的全面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企业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体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职业技能培养+实训实习”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较强的实践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
1、资源共享:共享校园环境和优质的师资,感受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
2、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公司成熟的航空实训基地合作办学。
3、实行“职业技能培养+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将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采用专业理论教学与一年实训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真正的具备文化素质更高、语言能力更强、专业技能素养更优,成为现代化民航人才。
4、注重学生实训,注重课堂质量:合理设置学制,科学安排课程,技能与理论结合,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设施完备的民航实训基地参加实操练学习,为今后更好更快地去适应其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还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及就业模拟训练课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增加学生就业经验,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以加强学生的就业综合表现,增强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综合竞争力。
5、日常管理严格,学风建设扎实:项目以负责任的态度,实施“准军事化+养成教育”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从考勤、上课、生活、就寝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坚持以高标准和严要求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过硬的民航专业人才。
6、校园文化、丰富多彩:项目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构建了特色校园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项目还组织大量形式多样的群团活动、文体活动、课外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广阔舞台。
专业名称 | 学制 | 技能培训费 |
航空服务 | 2+1 3+1 |
25800元/年 |
网络与新媒体 | 2+1 | 25800元/年 |
培养目标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热爱民航事业;熟悉民航基本情况,掌握民用航空基本知识,了解民用航空器的性能、结构、使用方法;掌握民航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空乘、客货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空中交通运输业管理、物流航空法律等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化形象,成为有修养、综合服务意识强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
课程设置
航空服务课程体系遵循了“科学性、实用性、理论性、全面性”四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日常养成教育,培养民航职业复合型人才。通过科学、专业、全面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国际化高端航空服务人才。“航空服务课程体系”共分为: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语言课程、选修课程五大版块。
(1)基础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民航概论、民航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航空市场营销、机场服务概论、民用航空法、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服务礼仪概论。
(3)专业技能课程: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服务技能实训、客舱服务、空乘面试技巧、形体塑造、社交礼仪、航空商务礼仪、化妆、游泳、体能、求生、急救。
(4)语言强化课程:英语、日语、韩语。
(5)部分兴趣课程:酒文化、茶艺、散打、跆拳道、舞蹈、硬笔书法。
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与信息网络领域的变革趋势;理解信息网络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业态的多样性;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新媒体与信息网络的传播战略、现代互动营销理论和媒体经营模式、新互动广告类型策划与创意、新媒介数据监测系统分析应用等知识结构体系,最终培养能够服务于广播电视网络、通信网络、互联网络等各种新媒体行业所急需的实用性复合型专业人才。
部分核心课程
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概论、导演基础、视频特效合成剪辑、影视剪辑、文艺编导、视频栏目创意与策划、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自媒体运营、广告理论与实务、微电影创作技巧、数字摄影摄像、播音主持
修完项目规定的职业教育课程,成绩合格者,由浙江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颁发航空服务或网络与新媒体结业证书。
根据所学专业,参加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公共英语三级、普通话等级证书、安检证书、航空应急救援证、民航客运证、急救证、海员证书、礼仪证书茶艺证书、民航客舱乘务员培训合格证等。
航空服务
目前我国现有210个民用机场,其中3000万人次级机场9个、1000万人次级机场26个,远不能满足未来中国航空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打造国际枢纽机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强化区域性枢纽机场功能,实施部分繁忙干线机场新建、迁建和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预计“十三五”末(2020年),要完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新增布局一批运输机场,建成机场超过50个,续建机场30个,运输机场总数达260个左右,建成通用机场500个以上。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飞机2600多架,民航总局将超过5000亿资金流向机场建设。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至70万人。今后5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进飞机,并将实现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比目前翻一番以上。对地勤、安检以及空中运输人员的岗位要求也将与日俱增。
网络与新媒体
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单一形式的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而新媒体是集传统意义的媒体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也可以称作是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比如时下非常风靡的移动电视流媒体,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多点触摸媒体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数字杂志等诸多形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以及对于信息的重新自我诠释,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历参与其中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新媒体技术的诞生是人们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改善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加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达到了市场,受众,市场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余。因此新媒体又可以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
航空服务
专业名称 | 就业方向 | 就业岗位 |
航空服务 | 面向国际、国内各大航空公司、机场、航空服务公司,从事空中乘务、机场安检、值机、VIP贵宾、票务等方向工作,面向各类民航旅行社的商务部门从事导游、对外联络服务等工作。 | 航空乘务员 |
地勤服务人员 | ||
航空物流人员 | ||
邮轮海乘 | ||
星级酒店人员 | ||
高铁动车乘务员 | ||
会议服务 |
网络与新媒体
可从事的工作范围广泛,可以到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商业网站、党政部门网站、企事业网站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记者、编辑、以及各类节目的策划、编导、节目制作等工作;还可以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行业从事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视频节目策划、编导、制作工作和整合营销、媒体公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