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网讯 12月31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退休教师忻元华代表支教团队在京接受中央领导接见,并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心情很激动!”连线采访忻元华时,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次大会和接见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感到担子更重些,应该完成更多些。下一步,我们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支教)工作,把团队带得更好!”
“今天,当总书记接见的那一刻,感到无比的幸运和自豪。总书记的笑容,就像春风化雨,温暖了我的心田”。忻元华发自肺腑地谈着那一刻的感受,走进大会堂,他仿佛能感受到历史与未来的交汇,退休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依然可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一员。
此次北京之行,不仅是“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巨大荣誉的获得,更是一次激励。忻元华团队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继续发挥余热,为支教事业贡献团队的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离退休干部们齐聚一堂,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表彰大会上,每一个先进集体的故事都让人感动不已,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离退休干部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忻元华这样描绘着表彰现场的场景。
忻元华是我校退休教师。退休后一直在宁波各基层单位开展义务科普启蒙教育。
2015年,69岁的他看到一则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内心好似触了电,赶紧报名。原本担心自己年纪大会被拒绝,但由于他是二百多报名者中唯一的科普实验志愿者,主办方同意了他的申请,忻元华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支教生涯。
从此,他与边远山区支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川凉山、甘肃陇西、湖南溆浦……哪里有需要,他就往哪里走。
他说,比起安逸闲适的宁波老家,自己更喜欢千里之外的大山,因为这里有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自己。
每次出发时,忻元华的行李箱都是重重的自制教具。激光枪、磁悬浮装置、三分钟制冰的小冰箱、摩擦起火棒、热气球……20多套教具都是他利用身边材料亲手制作或者改制的,光这些,就得装满一个大行李箱。
“只有眼见为实的精彩演示,才能更激发山里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他说。
在那里,忻元华用神奇实验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
课堂上,他用极微量的燃料喷进可乐瓶,“砰——”的一声巨响,可乐瓶中的混合气遇电火花产生了剧烈爆炸,可乐瓶像“火箭”一样高速飞冲出去。这时,孩子们脸上齐刷刷地露出了吃惊的表情,教室里随即爆发热烈的掌声。
“这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实验课。”
就这样,他用一个个精彩的实验让孩子们欢呼雀跃。
他研发的这些精彩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大家的求知欲、探索欲。或许,孩子们的美好愿望和梦想就在这一次次的科学实验中编织而成。
忻元华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堂堂趣味科普实验,帮助孩子们拓宽眼界,启蒙理想,为他们打开一扇扇科学之窗。”
值得一提的是,当他第五次踏上西行之路时,曾同在高校工作的妻子滕崇成为他的伙伴,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两人都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山区孩子心中。
每一次支教结束,忻元华都会收到学生寄来的感谢信。“那节实验科技课,感染了一个少年的心。我如同一匹被困在枯井的饿狼,渴望去外面探索。”“听了忻教授的课,让我觉得科学实验并不难,只要肯思考、肯动手去做,一定能成功。”“您为我们上课,不仅仅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眼界,更激励着我们走出山村。”稚嫩的笔触像一团团火苗,充满温暖和力量,坚定了忻元华继续支教山区的信念。
2024年,在浙江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成立,由忻元华带领,奔赴四川省凉山州开启教研帮带、导师带徒支教行动。我校青年师生也深受老校长感召,自发组建“忻元华科普支教团”。他们跟随着忻元华的脚步,走进大凉山,点亮山里娃的“科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