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至6月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功举办。
成都理工大学师生积极参与本届非遗节活动,选送作品参与主展览,并为本届非遗节提供了拍摄、翻译等志愿服务。在“国际手工艺展”上,由波兰艺术家伊沃娜·坦博尔斯卡(Iwona Tamborska)与我校专业教师乔羽博士及学生共同绘制的大型画作《路上的风景》格外吸引现场观众的注目。该画作以丝绸之路与琥珀之路为线索,以沿线不同地域的女性肖像为表现主体,勾勒出各国非遗与自然风貌的共生之美。作品依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环境等学科底蕴,选取欧亚大陆的标志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艺术符号化处理,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是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生动实践。
波兰艺术家伊沃娜·坦博尔斯卡与乔羽博士在非遗节现场创作
在户外展区,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与欧洲等11个国家的编艺匠人,共同完成了名为《交织万象》的巨型编织装置作品。由我校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师生组成的本硕纪录片团队,对该项目的共创过程进行了全面记录,用影像细腻呈现各国编艺匠人的高超技艺和合作精神。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纪录片团队拍摄中
同时,由校团委、外国语学院学生组成的翻译团队,为包括该项目在内的多个跨国共创项目提供了翻译支持,推动非遗节相关展览顺利完成。
在成都市武侯区浓园艺术博览园分会场,我校非遗研培项目的部分成果精彩亮相“国际艺术与非遗成果展”。
《脸谱戏眸》《神树·扶桑之上》系列的高级定制服装
我校还特邀法国知名设计师埃里克·本格(Eric Benqué)、波兰知名珠宝艺术家伊沃娜·坦博尔斯卡(Iwona Tamborska)前来考察访问、举办讲座。5月30日,埃里克·本格面向我校师生举办了主题为“工艺赞歌”的讲座,分享了国际前沿的手工艺创作理念和实践经验。
法国知名设计师埃里克·本格到校讲座
波兰珠宝艺术家伊沃娜·坦博尔斯卡,提前了解到我校的学科特色,从波兰带来数块亲自发掘的珍贵矿石、化石等,将其捐赠给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作为中波友好合作的见证。
伊沃娜·坦博尔斯卡向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捐赠矿石、化石
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在学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系统性整合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创作—展示—孵化”生态链,为高校参与非遗保护及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理方案”。作为一所双一流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推动相关成果走向国际、走向市场,为本土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成理力量。